政务新媒体
 
通知公告 更多>>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
·2025年宜宾应届毕业生国资专聘行动公告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4...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5...
·中共宜宾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
·2023年度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
·关于2024年第一季度政务公开与网络平台...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4...
·关于2023年第四季度政务公开与网络平台...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3...
·关于拟推荐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公示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
政策文件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成本管控推动市属监管企业习惯过紧日子专项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我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强市属监管企业成本管控,以内涵式增长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现制定以下专项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市委六届历次全会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树牢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和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以成本管控为抓手,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原则贯穿于企业日常运转、项目投资、资产管理、物资采购等各方面,切实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构建全流程成本管控体系,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为全市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二、行动目标

20247月起,开展加强成本管控推动市属监管企业习惯过紧日子专项行动,推动企业进一步严控投资、业务、财务、管理等成本,实现降本增效。2024年底,市属监管企业成本费用总额增速低于营业总收入增速。2025年底,市属监管企业成本费用总额占营业总收入比重较2023年底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

三、重点举措

(一)进一步严控投资成本,提升企业资本回报水平。立足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坚决摒弃“规模、速度”情结,杜绝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从产业布局源头提升投资质效。

1.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围绕全市“4+4+4”产业加大投资布局。集中力量布局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四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智改数转”专项行动,推动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通用人工智能辅助产业。积极推动国有企业进军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到2025年,力争主导产业投资占比达到40%以上,传统产业投资占比达到15%以上,未来产业形成一批应用示范项目,市属国有企业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速15%以上,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加强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投前科学计划,企业应根据战略规划和主责主业,结合自身资本实力、行业经验、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和项目成熟度等,合理确定年度投资计划。新投资项目在决策前,应深入进行市场、财务、合规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与论证,投资预期收益低于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LPR)的市场竞争性项目一律不准投资。投中加强管控,企业应定期对实施、运营中的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分析,严格投资预算约束,严控超限设计、超规模建设、超标准建设、超概算投资。投后综合评价,市国资委将建立投后评价、考核、追责联动机制,对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实施后评价。经评估后,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决策时预期目标70%(含)的,将责成企业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改。低于预期目标50%(含)的,将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视情况启动问责追责程序,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进一步严控业务成本,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持续推进效率变革,推动企业业务结构与业务流程管理更加优化,实现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

1.优化业务结构。推动企业经营业务“去同质化”,进一步明晰自身战略定位和竞争策略,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原则,梳理内部资源资产,加大资源整合,减少无序化竞争和同质化经营。支持企业进一步提升资产运营效率,聚焦主责主业和优势业务,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加大无效资产处置和低效资产盘活。深化亏损企业治理,推动企业集团聚焦连续3年亏损和2022年底亏损额超1000万元的子企业,“一企一策”专项治理,到2025年市属企业非功能性子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在2022年基础上降幅超过50%。强化贸易业务管控,围绕服务主业进一步规范贸易业务管理,贸易业务范围及贸易子企业名单需由一级企业集团审批。严禁各类融资性贸易、“空转“走单,坚决禁止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巡察、审计及出资人检查发现的贸易业务风险和问题,并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严肃追责问责。

2.优化业务流程管理。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科学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将预算从横向、纵向落实到各部门、各子企业。加强预算执行跟踪、监测、分析,严格财务预算刚性管控,坚持无预算不支出、超预算从严审批。强化预算执行结果考核评价,推动预算偏差度控制在10%以内。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建立系统、科学、实用的标准和制度体系,实现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高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效优化工艺流程,科学规划工序,减少不必要流程,缩短生产周期。加强物资采购,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招标采购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提升采购集约化、规范化水平。优化库存管理,制定和细化完善领用材料、物资等制度,缩短物资占用时间,杜绝“跑冒滴漏”。

(三)进一步严控财务成本,提升企业资金运营水平。强化负债水平管理,进一步调整债务结构,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和利息负担,缓释债务风险。强化资金集约管理,增强融资能力,拓展融资渠道,确保资金高效安全。

1.强化债务管控。坚持“长期置换短期、低息置换高息,标准置换非标”,用好用活用尽“一揽子”金融政策,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降低利息负担、优化期限结构,提高资金需求与债务品种的匹配能力。按季度发布融资成本指导价,“一企一价”促进企业压降融资成本。稳妥有序压降高风险、高成本融资产品规模,引导金融机构组建银团,对企业即将到期、偿付困难的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债券、非标债务等,通过置换重组、融资接续等方式,依法合规缓释当期兑付风险。实行融资计划总额管理,确保融资规模、期限、成本合理可控,举债融资符合上级管控要求。强化债务监测预警依托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心,搭建债务监管数字化平台,形成“项目-债务-资产”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根据债务规模、融资成本等因素形成债务风险综合评估,对有违约风险的市属国有企业及时提示提醒。

2.提升融资能力。提升企业信用评级,培育优质融资主体,增强可持续融资能力。引导企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上市、定向增发、中长期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争取低息、长期发展资金。支持企业争取专项债券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低成本资金来源,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发展良性循环,实现期限匹配、成本可控。

3.强化资金管理。加强“两金”管控,建立应收账款长效清理机制,减少资金占用成本,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强化存货分类管理,科学预测库存需求,合理确定存货水平,确保“两金”增幅低于营业总收入增幅,“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不高于行业平均值。建立健全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集约、高效、安全管理,实现资金“看得见、管得住、调得动、用得好”。

(四)进一步严控运转成本,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在保证工作任务不减、质量不降的前提下,坚持“可支不可支的一律不支,可少支的坚决少支”,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办公经费、人工成本等支出,有效推动精文简会等基层减负工作,将有限的资金、资产、人力等资源用在企业生产经营一线。

1.优化集团管控。市国资委制定优化企业集团总部机构设置和规范子公司管理办法,健全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长效机制,推动企业精准缩短管理链条,提高运转效率。强化内部服务协同,对普遍性、同质化业务的服务性部门实行共用共享,提升服务专业性、降低管理费用。

2.严禁违规开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要求,严禁违规购置办公用房、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严禁使用公款到私人会所等高档场所消费。严禁铺张浪费,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公务及商务接待,严禁一般公务接待活动赠送土特产及礼品。统筹科学规划建设信息化项目,严禁系统建成后闲置不用。

3.规范费用管控。按照厉行节约原则,调整优化差旅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等支出标准和审批流程,各类费用不得“包干”使用,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压缩公务接待支出,严控外出学习考察次数。集约高效用车,调研、出差、督查等,鼓励同一目的地活动拼车出行。降低日常运行成本,推行无纸化办公,非保密资料提倡使用电子设备,确需纸质打印的应双面打印。加强用水用电节能,减少办公区域照明开启数量,缩短景观灯照明时间及开启数量,及时关闭计算机等办公设备,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等现象。到2025年,企业日常运转费用支出总额2023年底降低5%以上。

4.强化人工成本管控。健全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同向联动、能增能减机制,杜绝人工成本不合理增长。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持续提升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质量,全面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以及市场化劳动用工,进一步强化全员绩效管理,健全更加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提升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

5.推进基层企业减负。树立“节约时间就是最大的节约成本”思维,从市国资委及企业集团层面做起,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检查、调研。文件坚决压缩篇幅,防止穿靴戴帽、冗长空洞,结合实际制定务实管用的举措。提高会议实效,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开短会不开长会,能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等形式不现场开会,能合并开会不分散会开,能一次开会议定事项不议而不决、反复开会。加强监督检查和调研督导计划管理,不得随意要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督导调研等做好统筹,尽量合并开展,下基层、下工地等应轻车简从、务求实效,不干扰生产经营一线正常工作。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统筹抓好成本管控有关工作,根据本行动方案细化制订企业落实措施,明确任务目标、工作路径、责任分工等内容,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二)严格逗硬考核。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市国资委将适时开展监督检查、跟踪问效。结合实际情况,将成本管控专项行动开展成效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企业集团应同步将成本管控有关指标纳入对企业集团各部门及子企业经营考核,确保层层分解目标,层层传递压力。

(三)加大宣传引导。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企的优良传统,树牢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形成企业全员参与成本管控、降本增效的工作氛围,主动将集约化经营理念嵌入企业文化,鼓励从节约每一分钱、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

http://gzw.yibin.gov.cn/zcjd2020/202502/t20250228_2098689.html

主办单位/内容保障单位: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建设维护单位:宜宾市政府信息服务保障中心 网站地图
宜宾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蜀南大道八号(市政府大楼三楼)联系电话:0831-2339799
邮编:644002 网站标识码 5115000010 蜀ICP备2021017224号-1 川公网安备51150202000260号